■中華國土建設人才育成中心執行長 羅仕昂■
從金融海嘯可以發現全球化的威力,使得國家的束縛力已消失殆盡,讓資金、人才、產業透過交通通訊科技穿透時空、文化、語言的藩籬擇良木而棲,因此作為政治家或企業領袖都應該放下心中的成見,深思優勢是什麼?市場是什麼?願景是什麼?客觀中肯的從永續與下一代的利益思考能為社會帶來什麼樣的未來?
由於過多的情緒與情結,以及對政治色彩的歇斯底里,政客利益讓經濟土壤與政治立場更加對立錯亂,一方面無法凝聚住民共識,另一方面中道與制度不再是核心價值,使得走偏鋒成了社會主流,在缺乏有遠見領袖登高一呼制衡下,使台灣無意識的脫離長期自豪也賴以維生的經濟強國軌道,然而區域經濟與全球化是無法逃避的挑戰,在民主激情洗鍊過後,知識份子與中產階級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重新客觀論述這塊土地的願景。
然如何客觀看待台灣的未來呢?在思考個人或地方發展其實是相同的邏輯,不外乎善用「天時」、「地利」、「人和」三項因子分析。所謂「天時」就是歷史背景與市場趨勢,「地利」就是空間資源與區位優勢,「人和」就是人脈網絡與專業技術,我們應拋開所有的顏色與對立學習尊重專業,重新審視台灣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是什麼?進而省思該發展什麼重點產業?國土建設該如何規劃?
由於全球化與邊陲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因此如何發掘需求、善用優勢與集中資源發展關鍵競爭力,便成為個人、企業、國家生存之最核心的議題。以下讓我們如同企業理性客觀分析、平心靜氣的省思我們的母親-台灣:
1. 歷史觀點:
台灣歷經了歐洲荷蘭人的統治、鄭成功與滿清、日本人的殖民、戰後的美援,更承接了中華文化最
正統的繁體字、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與數千年文化的故宮,回顧過去是悲情,展望未來卻是具備歐美日中文化大融合的優勢,理解尊重不同文化將是我們立足台灣展望全球的最關鍵競爭力。
2. 地理觀點:
從位處數十條國際通信海纜結點,可以發現台灣位處交通文化要徑,從四小時左右的航空半徑觀
察,台灣更是位居泛珠江三角區、北京與天津迴廊、上海與長三角、大連與東三省、青島與山東
半島、東京與日本、新加坡與東南亞、首爾與韓國⋯⋯等亞太重要經濟圈的交通樞紐。
3. 經濟觀點:
深入探討台灣有哪些產業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將其以旗艦專案重點發展,使之成為能夠立足台灣、行銷全球消費的產業,如半導體電腦資訊業、光電通訊手機業、李安與海角七號電影業、太平洋左岸花東太魯閣之觀光業⋯⋯等,一如企業資源有限唯有聚焦核心競爭力,才能避免邊陲化,發展成世界中心區域。
4. 趨勢觀點:
展望未來面對網路化、全球化、巨型跨國企業與中國崛起的挑戰,台灣無法自外於區域經濟與邊陲化的衝擊,因此國家建設不應再只侷限於硬體建築的雕塑,除應大格局的思考國土規劃,考量在時
空壓縮的趨力下,如何提供鏈結產業聚集經濟之綜效功能外;更應跨域整合電子通訊與建設產業發展智慧節能科技共同建構安全、便利、舒適與美質的景觀環境。
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在投入資源、建設國家前應想清楚的部分,然可行的願景該如何達成呢?作為規劃決策者應深入分析以下三點:
一、支撐願景之經濟動力的市場需求與腹地資源是什麼?
二、支撐願景之執行專業的技術門檻與人才質量是什麼?
三、支撐願景之韌體運作的制度環境與基礎設施是什麼?
這些都需要有縝密的觀察、分析與細緻的規劃佈局,然台灣在這方面較無養成教育,一方面如蛋塔即興式的社會風氣,另一方面如煙火速成式的選舉訴求,讓規劃不被重視、優秀的規劃專業人才與建議往往淹沒在口號式、即興式的政治語言與政治酬庸,這也是造成今日相關建設多流於看得見的道路硬體工程與蚊子館林立。
然而一個好的規劃案如同作育英才,絕對不可能一蹴可及,必然是一點一滴、一步一腳印、踏實築夢而成。而一個好的規劃師之養成更是不容易,必然感應敏銳、善於觀察,從現象中抽絲剝繭發現事務運作的特性與模式,並深深敬畏天地自然之道與了悟人性的恐懼貪婪,從而預測未來可能發展的軌跡。舉凡古今能在天地間開創一番事業者,如諸葛亮(從流寇到三分天下)至當代王永慶(從200元到2兆)都是謀定而後動的大規劃師、大策略家;由此可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規劃力有多重要。
有鑑於建設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運作基盤,將是台灣未來發展關鍵,且建設首重規劃(人營造環境、環境規範行為,人規劃政策、政策形塑未來),規劃首重人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首重培育。因此,中華國土建設人才育成中心本著永續國土、保育生態、善營環境的精神創設此一服務學習平台,希望藉由全方位的課程設計與融合當前時代最新趨勢與技術,提供一系列完善的培訓育
成專案,以增益國土建設人才個人職場專業技能,從而提升產業的競爭實力與國家的永續發展。以下為中華國土建設人才育成中心的三大目標,希望能讓產業人才更有使命感、更能面對危機、掌握趨勢-做好規劃、建設未來:
一、啟動實務傳承、薪火相傳:
中心透過建置永續發展技術實務經驗之交流教育平台,致力於促進永續美質之國土建設發展。
二、啟動善的循環、永續發展:
中心將不定期捐贈慈善與保育團體,如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世界展望會、紅十字會、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致力於提升環境永續與回饋社會弱勢的動能。
三、啟動跨域對話、整合創新:
中心將積極媒合不同領域、社群之間的對話,致力於激盪跨際思維交流,以催化梅迪奇效應
來誘發創新突破的新契機。
最後讓我們回頭看看我們過去的基礎建設、環境景觀、城鄉風貌、國土規劃是否皆已邁入先進國家之列?我們的港口、機場、地標、地景規劃是否也已具備世界第一流水準?我們對於永續規劃設計之新技術、新工具、新工法、新建材的應用是否也傲視國際了呢?如果仍不盡人意,讓我們一起為這塊土地加油打拼吧!
【 更多精彩、詳細內容,請看「時尚建材」會刊。下載「時尚建材」會刊(4.27MB)】 |